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大二号 >

大二号的婚俗综述

时间: 2017-11-01 08:46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郑恒萍 点击:
  中华民族文化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光辉灿烂且博大精深,而中国的婚俗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婚俗文化历史悠久,独具民族特色,婚俗又是婚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婚礼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礼俗,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特定形式婚俗文化。婚俗文化既是人类文明、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又是人类文明、人类文化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一种特殊形态。探寻大二号不同民族的婚俗,对了解和认识大二号的历史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发扬大二号的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二号是一个少数民族乡,居住着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这几个民族的婚姻习俗各有不同,但又相互映衬、相互影响。

  汉族的婚俗
  汉族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民族特色浓郁,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婚俗礼仪,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媒”,说媒也称媒妁之言,就是媒婆根据男女双方父母及其当事子女的意愿,给未谋面或已经相识的男女双方提亲,介绍游说各自双方的姓名、家庭成员、生活条件、经济收入、社会关系、人品相貌等情况,如果双方彼此都没有意见并表示同意接亲,就定下相亲的时间、地点等事情。
  二、“相亲”,通过媒婆将两个当婚男女约到一起,双方男女以婚约形式见面的一种形式。相亲这天的男女都特别注意个人的形象,力争给于对方留下良好印象
  三、“订婚”,就是一种仪式,男女双方对婚事都持肯定的意见,通过一种乡俗仪式把这桩婚事确定下来,仪式多在女方家举行,仪式内容主要是宴请参加订婚仪式的宾客,男方递交约定的部分彩礼,出席宾客首席是媒人、其次为男女方的亲戚,男方为主宾,多有长辈里的舅舅,叔叔、大爷辈的充任。女方为陪客,选择对应辈分的亲戚或善饮酒的亲戚作陪,仪式以后就是儿女亲家了,女方就不可以随便的再许偌别人。
  四、“彩礼”,就是结婚前女方向男方索要的财物,在订婚仪式上交予女方,一般按索要的数额先交一部分,余下的待正式结婚典礼时交清。“彩礼”一词分为两项内容,彩多指钱,礼多指物。就其彩礼的数额和物品而言随着历史岁月的发展,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时代的烙印。旧时多在于换新殷实,现时多追逐时尚。
  五、“聘礼”,聘礼是结婚典礼前举行的又一个婚俗仪式和程序,也叫“下聘礼”或“下大茶”。其内容是一样的。其意是男方到女方下结婚典礼的通知,仪式的主要内容是男方将所欠的彩礼如数交齐,双方商定结婚典礼的日程安排以及与迎娶新娘时的一些相关事宜。出席仪式的宾客首席仍为媒人,主宾为男方,女方热情款待。这一仪式后女方开始为女儿出嫁积极准备,备嫁妆,请亲友。出嫁女儿被邻里请去吃“姊妹饭”也叫“梳头饭”。再出嫁的前一天女方设宴款待街坊令居和亲朋好友。被请宾客随礼搭份表示恭喜祝贺。
  六、“婚礼”,也叫典礼。婚礼是一种宗教仪式或法律公证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防止重婚,帮助新婚夫妇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要求,准备承担社会责任。婚礼是婚俗中最为隆重,最显耀的一项仪式,凡是亲朋好友都要来道喜祝贺,随礼搭份子,男方会大摆喜宴款待,在旧时婚礼要举行三天,第一天叫娶亲,次日叫正日子,第三天叫送亲。正日子当天程序很多,主要为:娶亲、接亲、典礼、认大小、闹洞房,一天三次宴席,早叫早饭,中午叫正席,晚叫关席,关席最为丰盛。70年代后随着历史的进步,婚庆逐渐简易,也在追逐着时尚。
  七、“回门”回门是指新婚夫妇新婚的第三天后回岳父母家,对于新娘来说,则是初为人妇后回到自己的娘家。

  回族的婚俗
  大二号的回族文化是一个既具异域风情又含本土特色的民族,婚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汉族在礼仪上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随着婚俗的不断变异和整合,这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在不断的演绎和创造着自己鲜明的婚俗文化,他们在婚礼方面也遵循了提亲、相亲、订婚、定亲、娶亲  回门的程序(另有专章记述)

  蒙古族的婚俗
  蒙古族俗称马背上的民族,是典型的草原民族,蒙古族的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展现了蒙古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婚礼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相亲”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开始谈婚论嫁。小伙子的父母委托信赖的说亲人,择个好日子带上儿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说亲。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伙子就收下献上的哈达和一盘饼食,这事就此定了下来。
  二、“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蒙古族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
  三、“择吉日”由男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
  四、“嫁妆”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
  五、“娶亲”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六、“婚礼”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综上所述,汉族、回族以及蒙古族的婚姻习俗,由于受宗教、文化根源、婚姻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的婚姻表现形式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通过我们对这三个少数民族婚姻礼仪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同一性和差异性,集中表现在礼仪上。在婚礼的形式上,几乎都要经过相亲、定亲、订婚、婚礼这样几个形式,这是各民族婚礼的同一性。差异性表现在婚礼的程序上,以及服装和饮食上,
  回族的婚姻习俗就比汉族的复杂多了,这主要源于宗教信仰,回族人对于伊斯兰的信仰从而有了许多的婚姻习俗,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汉族的影子,这和汉族杂居在一起有一定的关系和影响。比如请媒人提亲、迎娶,回门等,这些程序和汉族都大同小异,所有的这些都回族有别于汉族的特点之一,很鲜明 。
  蒙古族的婚礼仪式又有别于汉族和回族,民族特色更加浓郁,这主要表现在婚礼的仪式上,中间加入了很多热闹的场面,让人们真实的感觉到马背上的民族的民族特色,以及这个民族热情奔放的个性。
  各民族的婚姻习俗,各种婚姻程序都是各个民族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这几个民族的婚俗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礼俗,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几个民族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习俗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略有不同,
  婚俗变化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体现了这个社会特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大二号是一个具有300多年的历史古镇,而且是一个少数民族乡,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民族,让这个小镇的婚俗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