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沽水风华 >

春光尽染棠梨沟

时间: 2019-04-05 12:07 来源: 沽水风华 作者: 关继花 点击:

  据说,青帝是掌管春天事物的神,每个春天由他营造出花红草绿、万物萌生的美丽景色与欣欣向荣的盎然生机。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每年春天从中央到省、市、县的“两会”, 都有新的惠民政策颁布,如减免农业税、出台新农合、易地搬迁与精准扶贫等等,真是一年一台阶,一步一风景。让我们由衷地感到党的惠民政策就像青帝驾驭下的和煦春风吹绿了田地山川,造福于城乡百姓。我们百姓的生活真正是今非昔比,阔多了! 
 
一、衣柜无声胜有声
 
  我是一个山区的农民,生活普通大众化,可越来越觉得不论是先购买的旧红柜还是后添置的新衣柜,衣服多得没地方放。柜里衣服太满了,心想要不然就淘汰一些吧,为此反复挑选该清除出柜的。可是看哪件都比我以前的衣服好,因为我是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时代过来的。眼前的每件衣服劳动时都能穿,绝不能改了俭朴作风。这样翻拣一遍难取舍,只好让它们重新挤入衣柜中。
  多余的衣服我也想过送人,可又不知道对方是否需要,只能在谈话中试探着问,结果情况都一样。不然就给孩子们干活时穿吧,可给哪家都不要, 他们的衣柜也饱和。要不就别再买新衣服,就穿现有的吧,但是每当外出时又犯难,因为翻腾着找出较合适的穿上,来到街上,蓦然发现又流行新样式了,相比之下,自惭形秽太寒酸。细想人生九十光阴一掷梭,还是莫遗花落空折枝之憾,为自己再买一件吧,虽然不敢攀比高档名牌,换一下款式也充个银样镴枪头。就这样月亮走我也走,你行我也效,就只能委屈那膨胀的衣柜了。
  改革开放前的衣柜可没有这种饱腹感,除了身上穿的,柜里没几件衣服,偶尔买一件也总挑结实耐穿的。当时国家执行计划经济,每人每年发19.3尺布票,不单是买布凭票,买毛巾和袜子等小件也收几寸布票。所以,家里的被褥少,衣服也是冬天穿棉衣,春天除去棉花穿夹衣。孩子们的衣服是姐姐穿小了改给妹妹穿,磨出破洞补好再穿,外面褪色了翻过来里朝外(称翻水)缝好继续穿,最后实在不能穿的破衣洗净拆开打袼褙做鞋。总之,布料从新到旧的流程是物尽其用。
  四十年前我们不兴买大衣柜,家家只用衣服包。记得1973年冬我买回一件蓝色活面棉大衣,还真是村里的稀罕物,每遇别家妇女出门坐席,我就和她们说穿我的大衣吧!这样,我的那件大衣没少在不同婚礼上亮相。如果现在这么做反而显得不正常,因为人人都有各种衣服。不信你就入户扣柜问虚实,回音一定是我们这里很拥挤,改革开放促进了衣柜大丰收。
 
二、被冷落的棠梨树
 
  我的家在棠梨沟,因生有棠梨树而得名。棠梨是一种多年野生树种,长得很像海棠,果儿不大,故又名山丁子。每到草长莺飞的初夏,树丛中都会发出嫩芽,当年长成一人多高的枝条,三年后开花结果。
  每逢立夏时节,棠梨树生出绿叶,接着由几枚叶片捧出红色的一簇花蕾,绽放成5个白色花瓣环抱着一点黄蕊的盈寸花朵,有淡淡的清香,花落后在寸余长的细把上结出黄豆粒大小的果实。暑夏过去,棠梨果由绿变红,立秋后成熟,好看也好吃,这时候人们开始采摘回家焖熟给孩子们吃。有的人摘来送亲友,因为别处没有这种山货,所以人们很喜爱。待到每年农历九月初霜过后,此果就变得晶莹绵软,人们将果粒收集回来,团成饼晒干(类似果干),耐存放不变质随时可以取来吃。
  别小看这些棠梨果,过去可是农村孩子们喜欢的小食品。立秋后孩子们像馋嘴麻雀一样结伴上山,争抢着爬上树摘来吃,还吵嚷着说这棵树上的大,那棵树上的甜。
  有一个谜语说:“格溜弯,格溜弯,上头挂的丁丁丹。脚又蹬,手又攀, 眼又格挤嘴又酸。”就是形象地描绘人们摘食棠梨果的情景。
  那时农村的孩子,从春到秋采野味。春天最先寻觅的是开黄花的羊奶奶、酸柳柳、野山杏,秋后找托盘儿、欧李儿、绵果子和山梨,当然最好吃的还数棠梨子,它给了孩子们无穷的乐趣。
  现在,市场上的水果种类繁多,不但苹果不再被孩子们用黑白线精编的果络吊着挂在胸前炫耀,就连杨贵妃喜爱的荔枝、南方的杧果、火龙果、榴梿,超市里也随时能买到。
  如今的棠梨树下再没有欢欣雀跃的孩子,也少了提篮子的妇女。棠梨树被冷落被淡忘,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有它的老邻居喜鹊和山鸡还将它们当作冬天的美味。
 
三、多变的车轮
 
  改革开放前的大集体时期,如果哪个生产队能购置一辆皮车,是件值得骄傲和高兴的壮举。皮车有闸可控,还能多拉快跑,很神气。一套皮车三匹马,稳成的一匹驾辕,精干的两匹拉前梢。车把式手中长鞭一甩,三匹马开始齐步跑,那种威风如同指挥冲锋的将军。遇到下坡路,将车闸拉紧立刻欢奏出吱吱扭扭的进行曲,招来赶牛车人羡慕的目光。
  我们村多数是坡地,坡陡路难行。拉庄稼使用六块辋做的木轮车,车轱辘全部用木头制作,车轴处抹些麻油润滑。这种车很慢,正像人们说的那样,破车老牛,慢步格揉。拉这种车必须是坐坡牛(下坡不跑),不然牛跑车翻人受伤还糟蹋庄稼,特别是雪天路滑最容易出事故。为防意外人们就用一根木棒别在车后牚上,另一头拖地,以减缓车的速度。
  1982 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牲畜平分到户。我们山区耕地较多(人均10亩以上),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全行政村(297户)羊的饲养量达六千多只,大牲畜五百多头(匹)。加上农业收入部分,村民的收入显著提高。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家家购买胶皮轮胎的小五眼车,这种车有闸轻便又安全,一车能装一百多捆莜麦。就这样两年时间村民全用上了五眼车,结束了使用木制六辋车的历史。
  记得1975年,县畜牧局的史玉鹍来棠梨沟搞绵羊改良的试点,她骑来一辆飞鸽牌自行车。那是我们村首次接触到的物件,当时大队决定买一辆供干部去公社开会时骑。这辆车成了棠梨沟的一道风景线,大队所在地的青年人都争着学骑,人换车不闲都想过过骑车瘾,从此开始了家家买自行车的潮流。最出奇的是有一位巧手木匠,他用木头做了一辆自行车,虽因笨重未用,但足见那时人们对自行车的喜爱程度。
  进入21世纪,山区搞“一退双还”,山坡地多数在退耕计划中,平地使用拖拉机更方便。现在,以拖拉机为主的各种农机具代替了小五眼车,就连曾风靡一时的自行车也被摩托和小轿车所代替。
 
四、柳暗花明又一村
 
  棠梨沟地处长城脚下,白河发源地的附近。全行政村方圆四十里,是个一川多沟的石质深山区。白河在棠梨沟村、西湾子自然村北的九龙泉发源,几条河道像孪生兄弟一样并肩相依,贯穿棠梨沟全境十里,然后进入赤城县境。河川两边分布着六条山沟,整个行政村呈“非”字形布局,原来共有十几个自然村像撒珍珠一样分散在六条山沟里。因白河水的常年冲刷,这里的土质都是柔韧且具有黏性的竖黄土,故棠梨沟的各个自然村里早些年居住窑洞的居多。如庞家窑、冯家窑、尹家窑、裴家窑等,凡此类名字的村落都是来此地时间较早,用最原始的方法造窑居住的。比如庞家窑的住户,据说清乾隆时期就从山西迁来定居了。因条件所限,他们多选依山靠坡的黄土崖,选挖出墙基,留出窑室模型,从墙基处垒石头,顶用上厚下薄石片垒砌成穹拱形,窑上厚铺黄土,这种砌法使窑顶越压越紧不易坍塌。然后挖取出窑内的土,就建成能居住的窑室,除门窗用木料外其余都用土石筑成,省料不省工,据说庞家的五间窑用了数年工夫才建成。由于土层厚实,烈日穿不透,所以住窑冬暖夏凉很舒适。
  新中国成立后至20 世纪70 年代初期多建土房,住这种房每年春季抹一次房顶,炕土和泥最耐雨淋,不然遇夏季连阴雨爱漏房,如人所说“二三四月不抹房,五月六月骂龙王”。遇到漏房滋味很难受,天上大下,屋里小下, 外头不下,屋里还下。每逢漏房时家里摆满盆啊碗啊的接水,我们就盼快晴天,盼望能看到“扫晴娘子”早早挂在房檐下。
  将至80 年代时,大队在明镜沟门口办砖瓦场,烧手工制作的小灰瓦。因为有此方便条件,所以村民如春风洒绿一样都将自家的住房挂上了瓦, 从此人们再不用担心下雨天漏房了。后来,村民盖房开始用机制的大红瓦, 但时间不久就因青年人进城发展而叫停。因为孩子们从上学到就业都在城市,只有部分上年纪的人还在继续“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青斋折露葵” 的幽静农耕生活。
  东方欲晓,莫道人行早。农村人进县城买楼的先例一经出现,真如“杜宇一声春晓”。从此后搬出山村,奔赴城乡一体之路就成了人们选择住地的趋势,再也没人在农村盖房了,所以农村的房舍同居住的人一样尽显老态龙钟。
  从2012 年开始,上级对我村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棠梨沟行政村的西湾子、庞家窑两个自然村属美丽乡村建设范畴,其余几个自然村皆在易地搬迁之列。搬迁工程是采取双轨办法进行的,棠梨沟和明镜沟的几个自然村是按人口房屋计算补贴款,领钱后的住地自行选择;喇嘛洞自然村是除国家补助款项外,不足部分自己补齐,由政府在小厂统一征地建房。住宅区整洁漂亮,室内有上下水管道装置,厨房和卫生间一应俱全。
  美丽乡村建设也改变了山村的旧貌,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正像一句诗说的:“这颗黎明的星辰,昭示了朝阳来临。”现在,全村那些又老又旧的房屋一律脱去灰瓦换红装,还将又黑又乱的门窗全部换成白塑钢。2017 年秋季,家家安装自来水,户户修建新厕所,并且开通了宽带网。地里打井铺管修蓄水池,建起蔬菜大棚。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的富民政策给棠梨沟村民物质、文化、精神等方面带来了极大变化,人们是“城里繁华尽情享,村中风光仍怡心”。
 
五、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们的祖国像花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花卉鲜艳不枯萎,阳光雨露多造化。我们广大群众的生活也像花卉一样,只有在党的政策滋润下才过得幸福、安逸。
  党中央实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面对社会上的鳏寡孤独,为避免他们晚年生活孤苦无依,党的惠民政策将这些人按“五保户”对待,实行全方位照顾。一些因病、残致贫的户建档立卡按月发低保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部领社保。
  农民种地不再收“三提五统”摊款,免征农业税,按亩发放补助款。这项惠民政策真是“暖风吹拂百花艳,雨露滋润万卉荣”。党的养育恩情也显著体现在医疗保障上,我的侄儿关靖华十七岁时得了肾病,为治病不但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借了几十万的债。多亏新农合的报销普及和政府各项救助措施的实施,才使他得以继续医治,他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党给的,没有党的好政策真不知怎么过。
  2018年,贫困户就医报销额度达90%以上,对重大和恶性疾病报销额度达95%,普通人报销额度达60%。总之,广大群众都沐浴在党的好政策的温暖阳光里。每当提到这些话题,老人们都感动地说,自己在晚年赶上了好时候,真希望多活几年。
  惠民政策甘霖降,唯见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大批惠民富农政策不断落实,人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