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地名文化 >

支锅石与张帽山

时间: 2018-09-15 16:09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李敏 点击:

  支锅石是莲花滩乡三棵树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只有二三十户人家。村子坐落在山脚下,村北是山,山后是小厂棠梨沟;村南也是山,山上是明代古长城,石砌的城墙长满青苔。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大青方砖砌的碉楼,十多米高,底部四角已有三个受损,却依然屹立不倒。站在碉楼下,西望桦皮岭,东望冰山梁,昔日塞外雄关独石口镇就在眼前。沽源所说的三棵树长城,赤城所谓的独石口长城,其实都是这一段长城。支锅石村前有一条路,向西北经同兴号大梁通往莲花滩,向东南经北栅子、青羊沟到独石口,虽然属于莲花滩乡,实际到独石口更方便些,村里与独石口关系很密切,买什么东西一般都“下口”(去独石口)。
  支锅石的名称大有来历。从北栅子方向过来,远远望见一块巨石,从南山嘴石壁上斜伸出来,粗壮的底部与大山结为一体,犀利的顶端斜插青天,活像一支巨大的犀牛角。“犀牛角”隔路对面,有三块巨石,最大的一块雄居于村东北高岗之上,近十米高,独立不倚,峻峭方正,如一座碉楼。其它两块散落在其东百十米处,榆林掩映若隐若现,皆是几十吨重的巨石。最东一块造型奇特,正面看如北京周口店猿人头像,颧骨高耸,双吻突出,侧面看却像一个伟人,宽宽的脑门大背头。据当地人讲,支锅石名称的由来,就在这几块巨石上。
  相传很久以前,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时途经此地,军需官密报军中已无米下锅,康熙爷急得一筹莫展。这时忽从西边来了一位身态飘逸、步履轻盈的老人,听说大军断炊,他随手捡来三块石头摆成“品”字形,从行囊中取出一口小锅,又要来军中的米袋子,抖出边角剩余的米粒,架起火煮了一锅粥,先盛一碗给皇上,余下的分给将士们。奇怪的是,这口锅看似不大,粥却怎么盛也盛不完,大军吃饱后开始休息。第二天三军整队待发,回想昨日之事,惊奇万分,再找老者已不知去向,只见昨日煮粥之处,三块石头已化作几丈高的巨石,或斜插于山嘴,或兀立于村边,仔细看巨石上还隐隐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康熙皇帝忙率三军向西行礼拜谢,拜毕粮草已到,三军开拔,很快平定了噶尔丹。
  沿赤宝公路北行,过云州水库,几十里外就看到两山之间尽头处,一峰高耸尖利如锥,直指青天,这山峰在北栅子村东,名叫张帽山,沽河源头救龙泉便在山的东侧。由支锅石向东南去往北栅子、青羊沟,张帽山形如大扇屏。张帽山西看为岭,南看是峰,用“横看成岭侧成峰”形容非常恰当。西边山脚下、北栅子村北一带高岗上,长着三棵坝头地带少见的古松,各相距二三十米,秋天草枯时,依然绿意盎然,据说是辽代或金代某公主墓地所在。
  关于张帽山名称的来源,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相传康熙远征时途经山下,正在树下小憩,帽子突然被一阵风吹落,飘到远处挂在了山尖上。当地东西被风掀动或掀掉称为“张”,引申为轻狂,皇帝的帽子被掀掉怎么能说“张”呢?但为了让当地人帮着取下来,说话就得让他听明白。康熙皇帝入乡随俗,传口谕道:“朕的帽子让大风给‘张’了,赶快给朕取回来。”“张到哪儿了?”皇上用手一指:“张帽山。”于是,按老百姓的讲究,这就等于皇上金口玉言为这座山亲封了“张帽山”的名字。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