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大二号 >

大二号的手工艺及手工艺人

时间: 2017-11-03 09:51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李富荣 点击:

  清中晚期,大二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亦农亦商的大集镇。在其发展过程中,手工艺人纷纷迁入,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手艺,不断地给大二号这个百年古镇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具丰富多彩的商业元素。大二号的手工艺人是随着商业的兴盛而迁入的,大多薪火相传,手艺延续至几十、上百年,对大二号的经济繁荣起到过无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年代久远,笔者追踪记录的大多只能上溯到清末民初、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更多的笔墨则集中在建国前后的手工艺人身上。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就现在掌握的材料来看,大二号曾先后有过皮匠(包括黑皮匠和白皮匠)、毡匠、箩匠、制衣匠、锔锅锔碗匠、锡壶匠、剃头匠、银匠等手工艺人。
  建国后,这些手工艺人都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命运:先是公私合营;后都归入大队副业队,挣到的钱大部分和税票一起交公,换取工分,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装入自己腰包,尽管自己拿的少,可比起其他村民来,还是有其优越性的。改革开放之后,这些手工艺人大多淹没在现代化经济大潮中。本文要逐一展示的,是在现代机械化规模生产冲击下,正在逐渐消逝的最后的手工艺人。

  大二号皮匠
  皮匠根据他们加工的产品不同,分黑皮匠和白皮匠。黑皮匠又叫臭皮匠,“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是说的这种手艺人。因加工时会产生很臭的气味,而获得这个称号。黑皮匠的产品有皮绳、鞍辔、皮鞭、皮包、皮桶、皮套等。白皮匠又称“毛毛匠”,俗语说的“坝上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中的大皮袄就出自白皮匠之手。
  一、大二号的黑皮匠
  1、宫家皮行
  依据笔者多次走访大二号的知情老人和查阅一些文献资料推断,可以肯定地说,大二号在清光绪年间,就已经有了皮匠,因为宫续禄老人的曾祖父就是在清光绪年间来大二号开皮行的,并取名“宫家皮行”。在他开皮行之前,大二号也应该有过皮匠行业,但更详细的情况,因无人知晓,亦无从考证了。
  2、黑皮匠马成喜
  约在清朝末年,大二号有个黑皮匠,回民,名叫 马成喜。他在大二号开起皮革作坊。主要制作缰绳、鞭子、笼头、搭腰等用具。
  3、黑皮匠杨振荣
  民国时期,大二号又来了个黑皮匠,名叫杨振荣。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杨振荣从丰宁凤山镇来到大二号,当时他只有13岁,先是在多伦学徒,学成后回大二号定居,开皮匠作坊。
  杨振荣的皮匠作坊曾经也是有过名号的,可由于年代久远没人记得了。
  杨振荣是回民,爱喝茶,经常在院子里用穿堂壶烧水。每天,天刚刚放亮,勤劳的杨皮匠就起床了,在喝一碗茶叶末子泡成的浓茶后,就紧锣密鼓地忙活开了,泡皮、刮肉、拉条、上油、裁剪、缝制……
  解放前,杨皮匠自己买回牛皮,加工制作成各种用具,卖成品给大二号方圆二三十里的乡亲们。有时也给别人加工,适当收取加工费。
  解放后,个体经营都转入集体,大二号手艺人的手艺也归集体所有。杨家先被划归第十生产队,后归入大队副业队。
  杨振荣的皮匠手艺不仅传给了儿子杨守业,也传给了孙子杨秀峰。如今已经抱上孙子的杨秀峰说起杨家的皮匠手艺依然津津乐道,说的头头是道。
  在解放初土改运动时,马成喜被划成“地主”成分,后不久亡故,当时年已70多岁。
  黑皮匠主要加工材料是牛皮,加工工具有刮刀、刨子、玻璃刀、模具、铁锅、毛刷等。制作工艺比较简单,步骤如下:
  去毛,先用毛刷、刨子等工具除去附着在牛皮上的牛毛。
  废肉,再用刮刀细细地刮去残留在牛皮上的废肉。
  拉条,把干净的牛皮拉成宽窄不一的长条。
  如果要制作大绳,把细长条晒干再拧成绳子就可以了;要制作其它产品,那是非泡制成软皮不可的。
  浸泡,把刮去废肉的大块儿或条状牛皮放在加入了硝的盐水里浸泡。
  上油,浸泡十多天后,取出,揩干水分,用食用油(植物油、动物油均可)反复涂抹,原本僵硬倔强的牛皮就变得柔软温顺起来,皮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它制作成各种产品了。
  除牛皮外,马皮、骆驼皮、猪皮也可用此种加工方法制作上述产品。
  大二号的皮革制品一般销往多伦附近,像现在的大三号、四号、五号、十五号、十七号、十八号以及丰宁周边乡村都买大二号的皮革制品。每逢春节、端午节或者中秋节,大二号都有集市,很是热闹。这个时候就有好多外地人到此买各种小商品,其中皮革制品是最畅销的产品。过去的大二号及其附近村子养殖牛羊的特别多,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皮革制品,所以皮匠的生意是很不错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黑皮匠及其皮匠作坊逐渐消失了踪迹。其原因有二。其一,黑皮匠主要用皮革制作畜耕用具,而目前农业机械化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畜耕农业,农民使用畜耕用具的少了,市场缩减了。坝上地区只在坝头一带的山区还较多使用畜力,因那里地势较陡不便使用农业机械耕种收割。其二,在物资极其丰富的今天,各种尼龙绳、麻绳、毛绳充斥着市场的角角落落,农民很容易就能买到,用这些绳子来代替皮革制成农耕用具,既方便又经济适用。基于上述原因,黑皮匠也像其他手艺人一样,越来越少,几乎就没有了。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