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大二号 >

大二号的糕点

时间: 2017-11-01 11:28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郝艳芳 点击:

 
  大二号村的贸易鼎盛时期,是在民国十五年以前(公元1926年前),大二号的长期坐地买卖有74家,加上流动商户近百家,在种类繁多的买卖商家中,每一家都必须经营的就是糕点,他们以糕点的花色品种和香甜的口感吸引新老顾主。大二号民族村常言道:“回民三把刀,宰牛、宰羊、卖切糕。”卖切糕成为了回民的三宝之一。切糕的种类很多:有糯米的、高粱米的、大米的、小米的。糯米在坝上地区非常少见。加上各种果仁的点缀,吃起来香甜可口,有很多辅料老百姓不知道是什么,又特别好奇。著名的有“虎皮糕”、“喇嘛糕”。大人们想给孩子以物易物换一块回去尝尝,自己肚子饿了来一块切糕即充饥又解馋,一举两得。所以切糕就是每个商家店铺的必备糕点。
  大二号的糕点分为四大部分:酥货、白皮、八件、燎货。很多糕点名字都带有很浓重的蒙古特色,如:“马蹄酥”、“掏儿金砖”、“巴拉稀”、“状元红”等七十几个品种。大二号的糕点不仅品种多,制作过程严谨复杂,从备料到加工,再到炸或者烘焙,都十分讲究。那个年代各个商家对点心的研制和开发,一点也不比我们现代人研究高科技逊色。每个加工糕点的烘炉师傅都有一、两门独特的手艺,在同类糕点中独树一帜。
  大二号的糕点在清末民初,远销北京、天津、张家口、山东、山西、内蒙、承德等地,尤其是游牧民族在赶场时,从几百里之外的内蒙到大二号买一大车的糕点回去,那时的结算方式多数是以物易物,也有现金结账的,或走多伦的票行、洋行。
  大二号的回族居民和汉族居民,相传是来之九省十八县。他们把不同风俗、不同地域的糕点美食带到了大二号,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糕点加工市场,所以那时每个商户都有自己糕点加工作坊,都用自己独特的美食来吸引客户。
  大二号最大的商号“德茂昌”,它的糕点品种有100多种,每年派往北京、天津等各大城市学习的学徒就有十几人,他们每年都带回来新花样、新品种。制作糕点的很多原料大二号是不生产的,他们都会到全国各地去采购。糕点的包装纸他们会存几库房,由此就可想象大二号糕点生产量的巨大。
  大二号各大商户加工出来的美食,要拿来送人就要美观了。在那个把点心当做最贵重礼品的年代,放点心的“点心匣子”就是工匠们暗暗较劲的工艺品。放点心的匣子一般是用柏木和松木做成。柏木放点心风味芳香,松木质量上乘,雕刻的花纹精美,上漆一油就是一件工艺品。也有用榆木做的,当时在坝上榆树很多,就地取材。
   “点心匣子”一般是长方形抽拉式的,有“二斤、三斤”两种,当时十六两为一斤。因为一个点心匣子有时比点心的价格还要高,有的点心匣子高出几倍。点心匣子的颜色多是暗红、大红、黄红色。它按不同的场合给不同辈分的人送礼而准备的。要给老人拜寿就要提暗红色的。结婚喜庆事就是大红的点心匣子,给先生、老师、师傅要提黄红色的,这是对他们的敬仰和尊敬。
  在坝上有一个延续很久的习俗,就是那家聘闺女都要给亲戚送点心,告诉亲人们闺女要出聘了,日子已定你们来喝喜酒吧。老百姓送点心是不带匣子的,就是在包装纸上放一块正方形的小红纸,用纸绳一捆。一包“芙蓉糕”,一包“草籽糕”。有条件的家庭都要到大二号去买糕点。因为大二号的糕点有上百个品种,价格也不相同,口感也不一样。用的都是地道的纯胡麻油,面粉的精细程度要求也不一样。
  那个年代,一般人们礼尚往来最多的就是提什么样的点心看什么样的家庭,有钱人家在选点心的时候就要选和他们身份匹配的点心匣子。那时的纸盒包装还没有,简易的就是牛皮纸袋子和包装纸,盒子就是木制的,也就是大户人家才能用的起的,外八旗的达官贵人,贸易通往大城市的点心包装都是木制的匣子。一个精美的点心匣子,吃完点心后女人们都当做了首饰盒和针线盒,或者几个女儿、媳妇都分别保存起来,放着她们的私人用品。
  大二号糕点最享有声誉的就是提将月饼,那在皇宫也是响当当的。因为它用的是坝上独有的纯胡麻油,即香甜可口又能长期存放。麻饼也非常好吃,大麻花就有二十几个品种,大二号大麻花现在还有很高的知名度。糖枣看似雪绒花,麻叶玲珑剔透。每一种美食的做工都非常精细,取材反复提炼,不可有一点马虎。
  大二号的糕点作为一种回忆,真是令人遗憾。可那是在近百年历史中最辉煌的见证,见证了大二号那个时代的繁荣昌盛,它是大二号回、汉民族智慧勤劳的结晶。大二号的糕点后人不会忘记,它会是大二号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