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大二号 >

是哀思的烙印还是文化的符号--浅述大二号汉族的丧葬习俗

时间: 2017-10-31 14:17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黄生 点击:

  丧葬习俗,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等,由此而延伸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葬文化、祭祀文化以及其它相关活动等。
  丧葬习俗是哀思的烙印,还是文化的符号?就大二号的丧葬习俗分析看,笔者觉得二者皆有。首先,丧葬习俗肯定是哀思的烙印。所谓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亲人活着的时候,照顾服侍以养终老,一旦离去,以传统方式安葬,以示对亲人的缅怀和哀思。其次,中国传统丧葬习俗已有几千年历史,终而形成一种文化,姑且不论是不是封建迷信,但是几千年来得以传承,而且还传将下去,这已是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古代的丧葬文化,哪来今天之丰富文物?
  大二号汉族的丧葬习俗,以其特异的地域文化而形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不断地演绎着中国的丧葬文化。中国的丧葬习俗,源于对祖先灵魂的孝敬。自古有厚葬及薄葬之争。儒家提倡厚葬,“葬者以礼”、“丧尽其哀”是其思想,而墨家的思想是“薄葬节财”,所以提倡薄葬。自古什么时候朝廷尊儒,朝野即厚葬;什么时候尚道,朝野即薄葬。达摩西来以后,人们普遍相信灵魂不会停留在墓穴内,厚葬习俗才得到进一步更改。而今已是科学社会,厚葬之说不再,但是习俗依旧……
  大二号的文化是移民文化,是山西的三晋文化、河北的燕赵文化及穆斯林文化和草原的游牧文化的融合体。汉族丧葬文化源于山西及河北移民的传统,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丧葬文化。大体都是分为这几个步骤:装殓(又称小殓)、入殓(又称大殓)、停放、出殡、后期祭拜等。这些大步骤中又有若干个小步骤和小细节。经过多次走访大二号几位汉族老人,通过他们的回忆和讲诉以及本人参加过葬礼的一些亲身经历,本文将浅述此地的丧葬习俗。
  民间相传人死之后,先要过鬼门关,鬼门关有很多恶犬把守。过了鬼门关便上一条路叫黄泉路,俗话说“黄泉道上无老少”的黄泉道就是指此路。路的尽头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到此的人可以最后一眼回望故乡。望乡台边有个亭子叫孟婆亭,有个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里,给每个经过的路人递上一碗孟婆汤,喝碗孟婆汤忘记这前世今生后便可进入下一次的轮回……
  而丧葬的习俗也大多与这个传说有关。现在我省实行火葬,但火化后,骨灰装入棺材还是要土葬。本文就以老人去世后当地的丧葬习俗予以整理。俗话说“养儿防老”,防的就是怕没人给“养老送终”。这“养老”是指老人暮年有人照顾,而“送终”则是指老人亡故后有人操持丧葬。具体的习俗文化分以下这几步:

  一、装殓
  装殓又称小殓,是指从老人去世后到入馆前的一系列习俗。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当老人病入膏肓的时候,儿女们要不离左右,日夜守候,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直到实在没有回天之力老人撒手人寰之时。临终之时儿女们不在老人身边,这就是“没得上济”。所以无论远近的孙男弟女,都要守在老人身边见最后一面,老人有啥嘱咐的都嘱咐了,想说的话都说了,想见的人都见了,死也就瞑目了。
  (一)老人在已经不行了但还没咽气的短暂时候,要赶紧给老人穿上寿衣(俗称“装老衣裳”,这些基本上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如咽了气后再穿视为“没得着”,是光着身子走的。这装老衣裳讲究“几道领”(每套衣服一道领),一般有三道五道七道。装老衣裳一般是蓝色、酱色、女的用红的或花的,不能用黑色的,说黑色是铁。装老衣裳有夹衣、棉衣,没有穿棉袍子的,说穿了棉袍子鬼魂打不起旋风。不能穿单褂子,谐音“单挂子”。过去布料用绸子而不用缎子,因为缎子谐音“断子”。而且所有衣裳都不要用带皮和带毛的,穿带皮或带毛的衣服说到阴间会被“数毛”而且下辈子会投胎为带毛的(动物)。寿衣无论内外衣都不能缀扣。
  (二)扣子谐音“扣子”,所以只能缀飘带,带子取后继有人之意。穿好寿衣后,先在死者口里放一个硬币,谓之“口含钱”,以免空口妨子女。然后要在袖子里放几个小包子,俗称“打狗包子”,此用途意为在鬼门关可用包子喂狗,免的被恶犬咬。然后袖口和裤脚都要用蓝线扎住,按年岁确定根数。两个袖口还要连接在一起,放在身上,意思是怕小动物往里钻。
  然后把老人放在门板或床板上,头冲门脚冲里。因为炕上都铺着毡子或炕席,这都有忌讳,说这样死了会到阴间“背炕板子”,难以超生。头下要放“头枕子”(也叫鸡枕子),脚下要放“脚蹬子”,这些都是提前买好的,“头枕子”像个元宝状(过去是做成鸡的形状,传说鸡可以引魂),“脚蹬子”像座山,顾名“头枕元宝脚蹬山”。然后在身上盖上“苫单”,“苫单”为黄色的,也有用红色的,铺黄色的床单(讲究铺黄盖红),都不尽其然。同时要赶紧打开屋里的窗户,意为把逝者最后的“恶气”放出去。然后在死者的头起炕下放上小桌子,桌上放一碗“倒头饭”(用小米做成,用热水把小米焯一下即可)上面插一双筷子,筷头儿绑上棉花疙瘩。还要在桌上点一盏麻油灯,即“倒头灯”。同时放上香炉,把香点上。在桌下面放上丧盆(又称“劳盆”,其实就是一个瓦盆,是提前买好的),然后在丧盆里赶紧烧几张“倒头纸”。弄利落了这些就等入殓了。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